松蔭軒
Record Group Term
Identifier: ART/YIN/SYX
<head>松蔭軒藏印譜目錄初稿序</head>
<p>璽印由三代至今己歷三千餘年,《宣和印譜》為有宋一代第一部印譜之說由來已久,印譜源起於宋己成千古定論。「古無印譜,譜自宋王厚之順始」《集古印譜.序》。天衡先生於《九百年印譜史考略》中考證,第一部印譜應為楊克一《集古印格》,成譜約於北宋大觀元年(1107),由此糾正印學史上糾纏不清之訛誤。</p>
<p>印譜,是匯輯三代而下歷代官私印章,及明清以後印人篆刻作品之籍,可說是匯集三千餘年之藝術結晶.由於篆刻藝術於歷史上被人們視為「雕蟲小技,壯夫不為」,曾有一段時間而被人忽視,以至《四庫全書》亦未有收錄,於《四庫存目》中祇僅錄存五部而已。</p>
<p>印譜由宋至今已歷九百餘年,自元至明初三百年間,先後有元趙孟頫輯《印史》、姜夔輯《集古印譜》、吳叡輯《吳孟思印譜》、楊遵輯《集古印譜》等譜問世。雖為數不多,此可謂印譜史上之形成期。(1572)顧從德輯《集古印譜》所起。此應是印譜史上上之勃興期,自明隆慶六年起至明末七十四年間,各家輯錄之印譜數量約有九十三種之多。</p>
<p>自明末以降,篆刻藝術有所發展,輯錄印譜之風甚為熾熱,千姿萬態,為一時之冠;計有匯集古代璽印成譜者,有輯錄摹刻古代璽印成譜者,有自刻印集輯成譜者,分門別類,鱗次櫛比。其中以明張學禮輯《考古正文印藪》、明郭宗昌輯《松談閣印史》、明張灝輯《學山堂印譜》﹑清汪啟淑輯《退齋印類》和《飛鴻堂印譜》、清吳式芬輯《雙虞壺齋印存》、清陳介棋輯《十鐘山房印舉》,以及近代丁輔之、葛書徵、高絡園、俞序文合輯之《丁丑劫餘印存》等為最著名。中國古代之印譜,若以民國三十九(1950)為限,或流傳有緒,或見之於著錄者,不下四千餘種。</p>
<p>自明迄今,印譜之結集刊印仍方興未艾,已成為一種獨特專著,並形成中國文化史上一個不可缺少之重要環扣。自古以來對於印譜之研究及記載專論甚少,可說屈指可數,寥寥無幾,計有葉舟輯《印譜目》一卷、仁和葉銘撰《葉氏印譜存目》二卷、慈谿張魯盦輯《魯庵所藏印譜簡目》、上虞羅福頤著《印譜考》、琅琊王敦化編《印譜知見傳本書目》、琅琊王敦化編《古銅印譜書目》一卷、龐士龍輯《鐵琴銅劍樓善本印譜目》、季崇建編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、橫田實纂輯《中國印譜解題》、韓天衡編著《中國印學年表》、黃嘗銘編著《篆刻年歷》等等,其中《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》及《中國印譜解題》記載某些頗有出入及錯漏百出,天衡先生編著《中國印學年表》及嘗銘兄編著《篆刻年歷》兩書最為可靠及詳盡,年來廣集印譜,將集得之印譜與之校對,寫成《松蔭軒藏印譜目錄初稿》以證本源。</p>
<p>乙酉夏章松記於松蔭軒</p>
Creator:
林章松, 1950- (廣東海豐人,生於香港。)
Found in 13 Collections and/or Records:
黄牧甫印存 ,民國二十五年
Work
Identifier: ART-YIN-SYX-0218
松蔭軒題要
松蔭軒摘要附注
二冊,不分卷。張咀英(魯盦)編輯黃士陵(牧甫)刻印而成《黃牧甫印存》此譜,此譜另名《黟山人黃牧甫印存》。是譜板框粗線淡墨刷,全框橫七點八,豎十七點二公分,無序跋,封面有王福厂署「黃牧甫印存,魯盦所集,丙子秋月,王福厂書」篆書題籤,扉葉署趙叔孺題「黃牧甫印存,魯盦所集丙子秋月,趙叔孺題」隸書題耑,書口署「黟山人黃牧甫印存」楷書字樣,冊二尾附牌記一則。首冊計四十一葉,一葉題耑,四十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繫邊款,錄印四十方;冊二計四十一葉,一葉牌記,四十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繫邊款,錄印四十方;總錄印八十方。成譜於民國二十五年(1936)。
松蔭軒摘要附注
此譜均用張魯盦所藏原石鈐拓,相當精好。多為王秉恩、潘蘭史等諸家之用印。另;《書譜第十七期》第二葉〈晚清篆刻大師黃牧甫〉一文載此譜成譜於一九三七年。
黃牧甫先生印存 ,N.D.
Work
Identifier: ART-YIN-SYX-0219
黃牧甫印賸 ,Publication: 2017
Work
Identifier: ART-YIN-SYX-02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