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系统公测中,如遇问题请联系tecang@fudan.edu.cn 登陆以查看更多资源
Box FDR /Box 3
 Container

Contains 295 Results:

"……可是广州订《文汇报》的人太少了,我看的那张报纸已在传阅中揉烂了,至今都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,所以我只好冒昧地写信向你要一份……看着看着小说,开始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鲁迅写的《祝福》。渐渐地,我又好象看到了前几年的许多社会现象,最后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看到了我的一些同学的遭遇……象这样既真实又典型,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“中间人物”的文艺作品,是深受人们的欢迎……", 1978-10-01 ,1978-10-01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559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我是77届高考来到山西省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,名叫张平生,比较爱好文学。我只看过您的一篇小说“伤痕”。这篇小说,不管人们对它有多么分歧的看法,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当代社会生活中[?]起的影响,却已成为既成事实,无论今人或后人,谁也无法抹煞得了……我的水平很低,费了不少的劲,才写成一篇“云生和雷生”,给您寄去……", 1978-10-06 ,1978-10-06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1218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Scope and Contents

648

卢新华同志:

记得那天,我饱含着热泪将《伤痕》当成一篇报告文学来读,当读到晓华离家九年後回到家里,媽媽却离开了人间时,我不禁潸然泪下,悲愤不已。晓华的遭遇荡起了我心底的千层浪花,激起了我许许多多的生活[感]触。

同志们都说晓华“长相”像我,可是他们也不尽知道,就凭遭遇来说,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。晓华是独养女,倍受爸媽疼爱,而我则也许都是弟々的缘故,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;晓华有个“叛徒”媽媽,而我则有个“走资派”爸爸;在媽媽受到最残酷迫害時,晓华径直不告而别出走,而我也则是,在爸爸身心遭受最严[重]摧残的时候,要与他“划清界限”“脱离关係”;晓华厌恶、憎恨媽媽“历史上的污点”,初中未毕业就远离那个“叛徒的家”,而我也则曾憎恨过小长工出身、戎馬倥偬、忠心耿耿而又清清白白地干了大半辈子革命的爸爸。既置年幼于不顾,又不愿享受回江苏原籍[插]

1







"……很长时间没有给你去信了……我上月离开曲阜来沈阳第二炮兵学校学习……学校原是张作霖高级炮校,64年解体了,今年刚复校的……我们79底毕业,80年是让回不去,部队也是呆够了……你给办的缝纫机还让感谢你呢……", 1978-10-06 ,1978-10-06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569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您的贵函我早已收阅……但是《文汇报》竟又发表了一些反对意见,,我们这里的许多同志都不大理解,这就是体现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吗?对此,我考虑成熟之后,想写一个专题询问一下《文汇报》。不知能否予以答复……关于我报考大专的问题…...现在我把俺家庭情况向您介绍一下…...", 1978-10-24 ,1978-10-24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665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我们四人名叫浩海涛、刘江涛、肖[?]、群娜都是中一二班学生,都爱好语文,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语文阅读、写作讨论小组……把您从入门到今影响最大的书,文章与阅读学习方法向我们,向您的学生做以传教吧……", 1978 ,1978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1178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在与同学的交谈中也发现同学们轻视文科的态度,使我对学习文科的决心暗淡下来。昨天,我看到文汇报上刊登的那篇关于要把文科抓上去的文章,和您对创作小说《伤痕》的体会,唤起了我学习文科的信念……怎样才能学好文学?学习文学的重点应该放在那里?应该阅读哪些有关书籍?怎样练习写作……", 1978-10-15 ,1978-10-15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卢新华同志的近作《上帝原谅他》的确写的很好,只是我在阅读时,对于该篇小说的第一部分中的其中一处的谓语用法上有些看法……", 1978-10-22 ,1978-10-22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898
Scope and Contents From the Collection: 在这批捐赠的资料中,不仅有《伤痕》发表后的大批读者来信,还有卢新华《森林之梦》《紫禁女》《伤魂》等其他小说的初稿和大量1980年代短篇小说手稿原件。

"……作品似乎是一篇悲剧性的吧。在作品的开头,使读者象作品中主人公晓华一样 ,象是也在一种凄凉、孤独的感觉之中……但我想,最大的成功在于:塑造了一个不能不予以人们同情的人物,这就是晓华……再就凭自己主观的想象,随便谈一下作品的所谓不是。我想,您在对作品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上,还缺乏细致的描写,我在这里所讲的细致,就是对人物的个性描写。可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悲剧性作品《阿Q正传》和《祝福》……她的妈妈又是在粉碎四人邦后的1978年去世的,这样写对突出华主席的恩情不利……", 1978-09-18 ,1978-09-18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518
Scope and Contents 尊敬的新华同志: 您好!在看你的杰作《伤痕》时,泪水挡住了我的视线,但作品对我磁石般的吸力,促使我迅速抹去视线的障碍。 我感激您,感激您为我们愤怒控诉了“四人邦”对我们一代的无情摧残。并衷心地祝贺您,祝贺您写出了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之作。 作品似乎是一篇悲剧性的吧,在作品的开头,使读者象作品中中主人公晓华一样,象是也在一种凄凉、孤独的感觉之中,特别是对小女孩在睡梦中喊“妈々”的描写,真是太在好处了。这些细致点处理,说您在构思时是费了一番脑汁的,不论时在作品的结构上还是在表达上都有很大成功之处,但我想,最大的成功在于:塑造了一个不解不预、以人们同情的人物,这就是晓华。作品的主题不就是用此莱表达的吗!作品所取得的成功之处,在这里就不愿多谈了,再就凭自己主观的想象,随便谈一下作品的所谓不是。我想,您在对作品主人公的型象刻划上,还缺乏了细致的描写,我在这里所讲的细致,就是对人物的个性描写,可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悲剧性作品《阿Q正传》和《祝福》, 518



"……现在,我就专谈一下通过读了《伤痕》后的一点体会和收获吧: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,从小就特别对语文这科有兴趣……我幻想能早日成功地写一篇小说。由于年纪较小,今年才14岁……目前,我正在初步学写短篇小说……所以,我学写的第一篇小说的题目是《园丁》……我殷切希望你象一个老师那样给我文学的知识…...", 1978-09-15 ,1978-09-15

 Item — Box: FDR /Box 3
Identifier: 517
Scope and Contents 作者同志:您好! 你的短篇小说《伤痕》在文汇报上已很久很久了!由于我们这儿很少有人订这报纸(我们订的大阝分是四川日报和成都日报)所以,我最近才从[女上]々那里借到文汇报登载着你的这篇小说的这张报纸。 当我的目光落到小说的标题—《伤痕》上,心里便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......。我怀着迫切的心[忄专][情]读完了你这篇耐人寻味的文章。 关于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[忄专][情]节我现在不准备谈了!因你这个作者是完全了解和同情“晓华”的! 现在,我就专谈一下通过读了《伤痕》后的一点体会和收获吧!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,从小就特别对语文这科有兴趣,当然,其他各科还是能认真学好。由于对语文科抓的很紧,因此,特别喜欢写作。进入初中后,经过语文老师的邦助和培养,我的写作能力逐步有了更大的提升......。我幻想能早日成功地写一篇小说。由于年纪较小,今年才14岁,所以一直未能成功地实现。 通过读了你创作的这篇小说,我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震动和提升。《伤痕》非常有[乙心][意]义,而且十分教育人。当我将它抄在笔记本上拿到班上时,很多同学阅读后都[干心][感]动得流下了眼泪,纷纷借去转抄。 我想,如果一...